具才软件 教育综合 学科资源 具才视界 站主习作
工具软件 图片频道 本站消息 电脑手机 故乡渭源

当前位置:具才苑资料频道教育综合教育万象


关于《中师生,现代教育史上的“天使”和“幽灵”!》的讨论

作者:李吉明 尹新武 尹乐  来源:转载
发布/更新时间:2021-02-17 12:08:41



  【按:甘肃中师生尹新武老师与其子北京建筑大学研究生尹乐的文章《对李吉明同志专题文稿的史辩性思考,暨《中师生》公众号的发展空间评估:——兼谈“中师生”历史性概念》。全文2万多字。文章对李吉明文章《中师生,现代教育史上的“天使”和“幽灵”!》(原文附后)进行分析和批判,言辞中肯。】
  原题: “父子对话”系列之一:对李吉明同志专题文稿的史辩性思考,暨《中师生》公众号的发展空间评估:——兼谈“中师生”历史性概念
  作者:甘肃会宁教场小学 尹新武(教师) 北京建筑大学 尹乐(研究生)
  说明:本次讨论主要围绕一篇原创文章《中师生,现代教育史上的“天使”和“幽灵”!》展开,作者李吉明。
  尹新武:先说说讨论的背景!以下文字见:【关注】《聚力办好地方师范院校: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师教育发展启示录》 作者席梅红, “广东高教学会”2020年04月14日刊出。这是文章的第一部分: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师教育历程的简单回顾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根据新中国快速发展的需求,亟需普及大众教育,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中师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1951年国家召开第一次全国师范工作会议,由此中师教育迈入了正常的发展轨道,到1957年中初级师范学校发展到592所。1958年至1960年,教育领域掀起“大跃进”,中师学校数量由1957年的592 所猛增到1960年的1964所,仅三年时间增长近三倍,规模一度膨胀。1961年国家召开第二次全国师范教育会议,对其进行整顿,到1965年,中师学校从原来的1964所骤减为394所。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中师学校被迫停办、停招、合并和搬迁,到1969年,全国中师学校减少到373所。1972 年中师恢复招生,中师教育开始复苏并获得新的发展。从1976年开始,我国的中师教育逐渐步入了正常发展时期,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进入中师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鼎盛时期,也是给广大国民留下印象最为深刻、创造历史成绩最为辉煌、积累经验最为丰富的创造发展时期。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师教育获得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国家召开第二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一定要办好中师教育。1979年全国中师学校发展到1053所。1980年教育部颁布了 《关于办好中等师范教育的意见》,规定了中师办学学制、招收对象和具体的录取办法等,进一步明确了为小学培养师资的目标。1985年5月,党中央通过了《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要把发展师范教育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抓,同年国家教委召开了全国中小学师资工作会议, 提出每县要办好一所师范或进修学校,人口多的县都要办师范学校。1988年全国中师学校扩展为1065所,经过调整合并,到1995年,全国仍有中师学校897所,分布基本合理、质量稳步提高。1999年国家开始关注教师素质的提升,要求提高师范生学历教育水平。教育部颁布《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要在2010年前后把具备条件的小学教师的学历提升到专科层次。1999年教育部公布了《关于师范院校布局结构调整的几点意见》和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要求所有的“三级师范”都要逐步过渡到“二级师范”,提出调整师范学校的层次和布局,鼓励综合性高校和非师范类高校试办师范学院。因此,1999年中师教育结束辉煌的办学历程,全国范围内的中等师范学校开始纷纷被撤并或转型升级,保留下来的师范学校的生源质量和培养质量也与转型前的师范学校大相径庭。从1976年到1999年的20多年,是我国中师教育发展的稳定与繁荣时期,从初中毕业生中招收大批学习成绩优异学生就读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后到城乡小学任教,有效缓解农村小学师资不足的问题。1999年到2005年全国中等师范学校由815所减少到228所(含幼师62所),中等师范学校通过升级为高校、转办职业高中、合并升级为专科学校、停办中等师范学校这四种形式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中师教育培养的学生素质高成为公认的事实,生源优秀构成了中师教育成功的大前提,“精英式教育”为乡村教育补充了栋梁之才。综观中师教育发展的历史,优质的生源,为中师保证了良好的教育基础,再经过系统而全面的素质教育,使培养的师范生不但优秀而且胜任小学教育,为基础教育尤其是乡村学校短时间内补充了大量优质师资,也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基础教育工作做出了杰出贡献。大家普遍对中师培养的师范生的认可度较高,一直对中师生念念不忘。如有学者评价:近年来一部分教师也通过电大、函大等渠道获得高一级文凭,但是由于教学管理不善、就学者学业基础薄弱等原因,造成不少高学历、低水平和偏科等现象,其教育教学效果仍然不如正规师范毕业生。以前报考中等师范学校的学生大都是县域内成绩好的,那时流传着“一类学生上中师,二类学生上高中”,就读师范要比读县城重点高中的分数高出二十分以上。今天坚守在农村小学教学管理骨干岗位上的中老年教师,基本上都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中师毕业生,他们在乡村中小学工作几十年,如今很多都成长为乡村学校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有些甚至成长为省级教学名师。“2006年我家乡的四位首批省级名师一同来华东师大培训,他们分属于高中、初中和小学教师,但他们从教时的初始学历却都是中师。”还有,当今教育界,一方面当代小学教育领域的知名教师都毕业于中师,另一方面当代教育研究学者中间也有不少其背景是中师。为什么教育界这么多优秀人才是以前的中师生,为什么中师生学历低却能够专业成长优秀,沿着这样的问题思考,除了生源优秀,中师教育一定还有一些非常可循的成功经验供我们挖掘和参考, 它的成功的确应有其道理和根源所在。
  尹新武:正是在看过这篇评论之后,我认为李吉明先生的观点,可能代表了相当一部分自命清高、或者自诩为中师生立场的代言人的“学者”的看法;如此,则此种观点必然会影响到舆论整体对“中师生”这一历史性概念的正确认识,确有继续着力讨论之必要!
  尹乐:近日先后阅读了两篇关于“中师生”的文章,大致有些感念,作为一个并非置身其中却又对之拥有较深刻了解的读者,在此略谈一二。
  ·李吉明文章: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上,有一个叫做“中师生”的群体。
  他们曾像天使一样,飞向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扎根三尺讲台、默默奉献青春,让中国的基础教育迸发出磅礴奋进的力量。
  而后来,他们也像幽灵一样,尽管依然堪称中坚力量,却以颇具悲情的色彩,给中国的基础教育带来了近乎缺氧的痛伤。
  尹乐:作者的语言还是很生动的,此外,“近乎缺氧的痛伤”之论调,是我在同类文章中读到的令人耳目一新的。之前读到的那篇(见于“移山填海”自媒体2021年2月7日《中师,一个最悲情的词》),作者心中强烈的不满情绪在字里行间处处可见,攻击性很强,读完之后让人略有不适。相比之下,这篇的文章观点似乎要更加中肯一些……
  尹新武:谈三个词,无悔,无愧,无名。谨以此开始对李吉明先生“中师生”专文的回应!
  首先说说“无悔”。悔无可悔,故曰无悔;既已尽心,故曰无愧;寂寂一生,故曰无名。
  悔无可悔,是因为并没有可以去追悔的具体的事情;故曰无可悔;悔之一词加诸“无可悔”之前,正是悔到了极点——每每要被中师生外的“良心人士”发掘出来“凭吊”一番,怎能不是“悔无可悔”,故曰“无悔”。
  尽心没尽心,天地尽可指之而发誓!匠心大爱,尽心之说,足以覆万物而暖己心;对于尽心之人,不论他或者她,不必再说三道四了,什么一代“芳华”?哪个孩子在父母眼里都是一代“芳华”;中师生是不是一代“芳华”?这是一个即已经成为过去、又尚需后续一段时间观其言行的待定的判断!
  无名的花,盛开,蔚然;枯萎,凄然。中师生其独异于他人乎?故不必单列出来视之为“异端”耳;“无名”即大众,即芸芸众生矣;这无名的花,也曾有过轰轰烈烈;这无名的花,枯萎之际,也是令人唏嘘的;始于无名,毕于无名,故曰“无名”;何必将“中师生”三个字刷上灿灿的油漆,而顶礼膜拜乎?多此一举!仅就中师生的学制、教材、师资、自学考试(或离职进修)、参与新课程改革等概而论之,即足以破网络上诸多怪论,还中师生坦然、天真、拙朴、大气的本相。除此之外,并无任何哗众取宠之念!此余愿矣!
  对“芳华”一词,请教了高人,说应该是“青春年华”之意。
  (一)
  ·李吉明文章:
  中师生的“芳华”,大约是从1983年开始。
  在那个高考恢复、改革开放,基础教育师资力量极度贫乏的年代。中国实行了从初中毕业生中招收优秀学生就读中等师范学校、学生毕业后到城乡小学任教的招生政策,且一直执行到1999年。
  而在这十七八年的时间里,全国有大约400万名初中毕业生,走进了“中师”的门槛,成了毕业后从事中小学教育工作的“中师生”。也正是他们,撑起了中小学教育的大半个天空。
  尹乐:私意以为,“优秀学生”是“中师生”异于其他人群,而值得一谈的最主要原因。又或者说,如果不是那段时期的特殊性,在当下,这群优秀学生必定会步入名校,前途不可限量。再或者说,“中师生”与现在考入名校的学生似乎是同一类人……但,终究不能用同一名词涵盖。
  不管怎么说,特殊性是存在的,首先,教育中小学生,“中师生”的知识储备量是足够的,这点毋庸置疑。其次,继“中师生”之后在中小学施教的本科生,就中学阶段成绩而言并非突出,部分甚至可以说是差生。以上两点总结起来就是中师学力的优等生与本科学力的差生的比较,且不论孰强孰弱,这些“中师生”在拿到本科学历以后,应该是要强过一般本科生教师的。
  ·李吉明文章:
  有人说,那时的中等师范学校是很吃香的;也有人说,那时“中师生”最优秀。
  吃香,是因为当年只要考上“中师”,就成了国家工作人员,由国家安排工作,具有城镇户口身份,然后就再也不用“面朝地背朝天”了;优秀,是因为那时的很多优秀的学子放弃了读高中考大学的远大理想,纷纷选择报考了“中师”,解决了进城的“饭票”,成了家族的荣耀。
  尹乐:私意以为,就当时而言,“中师生”或许就像现在的“热门专业”一样。记得曾经在那里看过,好像是《平凡的世界》?父亲叫儿子放弃读书去“经销社”工作。现在看来荒唐,但就当时而言,觉得荒唐的才恰是怪物。这不是个人的眼界,而是时代的眼光。
  ·李吉明文章:
  “中师”一分难求,门槛逐渐抬高、热度日益攀升。
  设若你在县里、乡里成绩平平不甚突出,是很难成为一名中师生的。
  亦是因为粥少僧多、名额所限,不少的地方还上演了偷梁换柱、暗度陈仓的名额抢夺大战,以致于不少县里领导、乡教办主任的孩子,都光荣地成了“中师生”,害得部分农家子弟要么被剥夺了功名,要么不得不转入高中继续拼搏。
  尹乐:当时抢“中师生”名额,后来买大学录取通知书……徇私舞弊之事亘古有之,或许当下才能公正、公平吧,也或者还要期待另外一个“以后”也未尝可知。
  尹新武:“中师生”的历史地位是一个实实在在需要加以定位的问题。
  它的非官方说法纷纷杂杂,均不能说服“中师生”以及社会。
  既然是国家教育方略的调整,既然是一个对当时几乎每个学生都具有极大诱惑力的“饭碗”,既然这400万人已经被终生“禁锢”在农村中小学,既然他们已经付出了大半生并日趋被社会所遗忘……
  那么作为一项关乎国家教育大计当中的基础教育发展方面的重大举措,“中师生”的命运在几十年里,也同样非凡地改变着中国农村教育的面貌。
  因之,诋毁“中师生”后来阻遏了教育发展和学生进步,与其说在打“中师生”的耳光,不如说是在问责中国基础教育本身的舛错了?
  对此问题,我先总的提一下,希望读者记住:这个“结”是必须要帮助李吉明先生去梳理一下的,莫急,莫急!
  尹乐:如文中所言,“中师生”撑起了新时期中国教育的大半个天空,确实不假。回忆一下,在我们90后中95前出生的这代人的印象中,老师基本都是中师生。这群人少说也培养了整整两代人,说劳苦功高,当之无愧。再往大了说,在当时那个教师紧缺的年代,如果不是这些“中师生”,要让什么人来担任教师的角色?大学教授?明显不够。民请教师?呵呵,如果真是那样,恐怕今日的论调都不会这么“高雅”。
  尹新武:《中师生》微信公众号的宣传口径!初步了解《中师生》微信公众号是不久前的事!这让我想到了也许不需要我来操心的一个方面,即:这样一个凝聚“中师生”眼球的自媒体,应该秉持一种怎样的思想呢?
  对这一问题,站在“中师生”中的大多数已至少有20年以上的教学经历这一背景上来思考的话,《中师生》微信公众号无疑应该兼具“鼓与呼、读与写”两个层面。
  “中师生”社会地位的急剧滑落、经济地位的不尽如人意、教育专业水平一再遭人质疑、职称评审中的“硬件造假”暗箱操作浮动甚嚣……难道说这些一再被砸在“中师生”心灵深处的忧伤与愤懑,就不需要一个释放的窗口吗?
  中师生不是当年随同曾国藩杀向南京的一把屠刀,也不是没有任何精神力量的散兵游勇,而是至今战斗在基层教育战线上的一支劲旅!
  《中师生》微信公众号是一个以“中师生”相号召的自媒体,肯定要在读与写上做足做到尽可能完美的程度!
  对《中师生》微信公众号而言,好像不具备为任何一名中师生颁发荣誉勋章的可能,亦无法去解决中师生生活、工作中的问题,然而作为高瞻远瞩的媒体人,似乎很有必要组织广大的“中师生”,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回忆录这一文体很厚重,应该是一个方向;散文的征集与出版,可以留住“中师生”行迹所至的灿烂与黯然;整理一部全面反映中师生历程的史志类著作,对于丰富中国教育史也是极有意义的;用影像来艺术地反映中师生中各具特色的数十人的事迹,是弘扬主旋律振奋中师生精神的壮举!
  《中师生》微信公众号的作为也正在于此!翘首期待中!
  尹乐:私意以为,宣传需同时考虑两个受众群体,一是“中师生”,需要给他们温暖和共鸣;温暖者,歌“功”、颂“德”;共鸣者,排“忧”解“难”。二是非中师生,要让他们了解“中师生”,理解“中师生”,从而达成尊重与感恩的情感基调,为最佳。
  尹新武:中师生的心理忧伤和情怀期待,涉及面很广……
  尹乐:私意以为,对“中师生”来说,心理忧伤是必然存在的;试想,原本有条件上名校的优等生,没有了无限可能性中那无限的荣光,还要在另外一个时代被硬生生拉起来跟后辈作比较,被指指点点,任谁能不委屈?这时候,就需要“同行”的相互鼓励,和其他所有人的尊重啊。除此之外,很明显这个时代也给不了他们别的什么,他们可能也不需要别的。
  尹新武:《中师生》微信公众号如何走向成功,需要做足中师生情怀的激发,然后在当今教育大格局的帷幕上,宏观地把握之!

(续下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本栏最新

  • 一位生活简朴到“另类”...
  • 见过听过的这么多教学模...
  • “赛课”与“课堂”渐行...
  • 对老师不实的扩大化举报...
  • 我不愿意做这样的老师
  • 我是教师,我拒绝!
  • 有一种“垃圾教育”,叫...
  • 曾经风靡一时的杜郎口中...
  • 陈平原:我对中国人对官...
  • 为什么中小学老师50岁就...
  • 学生招不满、老师被挖走...
  • 遇见那些年的中师生
  • 教育最可怕的是:一群不...
  • 教育到底是什么 ——100...
  • 法国人数学水平灾难性下...
  • 双减”之后,教师面临的...
  • 本栏热点

  • 曾经风靡一时的杜郎口中...
  • 学生对老师的希望——一...
  • 高考前找人“买答案”,...
  • 毛坦厂中学2018高考成绩...
  • 有一种“垃圾教育”,叫...
  • 衡水中学反叛者真实口述...
  • 揭秘最大高考工厂——毛...
  • 老师也有九条命
  • 关于《中师生,现代教育...
  • 教不严,师之惰,教若严...
  • PPT是否有利于课堂教学?...
  • 教育到底是什么 ——100...
  • 小学生请假条面面观
  • 敦煌中学 敦煌舞课间操火...
  • 学生缺少敬畏,教师失去...
  • 谁体谅教师的辛苦艰难?...
  • 数学大国不等于数学强国...
  • 湖北黄冈中学辉煌不再 近...
  • “我把你爸爸杀了”,16...
  • 超级中学何以毒害教育生...
  • 振聋发聩的洋思经验
  • 我是教师,我拒绝!
  • 最新资料

  • 大事见能力,小事见态度...
  • 《甘肃教育》投稿指南
  • 麻辣烫跟风之旅
  • 强者不争,慧者不露,善...
  • 重游首阳山
  • 实拍甘肃省渭源县“首阳...
  • 看人长处,帮人难处,记...
  • 同学聚会发言范本
  • 集体备课如何转型升级?...
  • 为啥古代的人喝酒千杯不...
  • 要养成早睡早起的生活习...
  • 退休生活18点
  • 中小学校、幼儿园消防安...
  • 超详的小学数学知识点归...
  • “硬核”实宠全国游客,...
  • 数学帮你管住自己的嘴巴...
  • 千年困惑,我们为什么要...
  • 大气磅礴的领导讲话排比...
  • 正确处理教学与教研关系...
  • 能“叫醒”一个人的,是...
  • 熊孩子是惯出来的,好孩...
  • ××小学教学常规精细化...
  • 别人的屋檐再大,都不如...
  • 渭源古城记忆
  • 再优秀的老师,也弥补不...
  • 论怎样上好高三试卷讲评...
  • 如何上好试卷讲评课?
  • 听课记录到底应该记什么...
  • 一位生活简朴到“另类”...
  • 如何缓解孩子对教育的焦...
  • 笨人自有笨人的光辉
  • 中国历史上十大兵家必争...
  • 52个教师常用网站
  • 甘肃省中小学教师减负清...
  • 退休打油诗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目录(...
  • 中国的自然之最和古建筑...
  • 尖子生培养的一些做法
  • 赞美各学科老师的对联
  • 常自省,能自律,懂自愈...

  • 全站导航

    软件频道

    具才软件 工具软件

    资料频道

    ┌─── 本站视界───┐

    世事观察 茶余饭后 做人有道
    名家论道 时势聚焦 酸甜苦辣
    涉猎有益 老年生活 多彩世界
    人生领悟 定西甘肃 抗击疫情

    ┌───具才习作───┐

    数学教研 教育思考 高考探索
    管理拾零 人生记录 社会视角
    信息技术    

    ┌───故乡渭源───┐

    渭源历史 渭源当今 渭源儿女
    靓文摘发 南坪文丛 维和记事

    ┌───教育综合───┐

    政策条规 学校管理 工作博览
    教师参考 教学常规 教育探究
    教育万象 高考关注 家校共育

    ┌───学科资源───┐

    数学资源 数学参考 语文资源
    英语资源 理综资源 文综资源
    多科综合    

    ┌───站内消息───┐

    站主消息 站务信息

    ┌───电脑手机───┐

    操作系统 软件应用

    图片频道

    学习交流 合作共事 天伦之乐 为照而照
    良师益友 省外旅行 省内游玩 奇妙自然

     


    站主其人 | 网站帮助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具才苑是一个主要以中小学教师、师范类学生、中老年朋友为主要服务对象,教学资源丰富,兼顾社会关注问题的小型综合网站。具才苑是所有具才软件的首发官方网站,因此在这里下载的具才软件才是最新最可靠的。具才苑资源全部免费下载。因手机浏览者越来越多,本站作了全新改版,力求手机、电脑用户都能使用。如因此给您带来不便,深表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