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才软件 教育综合 学科资源 具才视界 站主习作
工具软件 图片频道 本站消息 电脑手机 故乡渭源

当前位置:具才苑资料频道故乡渭源渭源历史


渭河源于鸟鼠山而绝非壑壑山

作者:雒玉麟  来源:定西日报 2011年11月06日
发布/更新时间:2011-11-08 14:28:28



  8月29日,《定西日报》刊登了天水市文联副主席王若冰写的《渭河源于壑壑山而不是鸟鼠山》的文章。读了该文,觉得很是惊诧。8月17日,该文作者从天水直抵渭源,开始了“渭河行”文化考察活动。仅用两天时间“实地勘察渭源境内渭河源头几条重要支流并查阅大量资料”,然后于8月19日在临洮作出“渭河源于壑壑山而不是鸟鼠山”的考察结论并以此来颠覆大禹导渭四千多年的历史。这个关于渭河源头的考察结论,给人的印象是欠科学欠谨慎且显草率。两天的时间比起四千多年来悬殊确实是太大了。于是我将他的文章标题倒过来,写成“渭河源于鸟鼠山而绝非壑壑山”并以此为题,就鸟鼠山和渭河的渊源再做论证。

  □ 考证渭河的前提
  大禹导渭的事,是在洪水为患的虞舜时代。这是渭河形成的特殊性。因之,任何论证鸟鼠山不是渭河源头的说法都是站不住脚的。因为大禹疏导黄土高原鸟鼠山的积水(堰塞湖),事前就疏导了排洪水的管道,就是他疏导九川之一的渭川(即现在的渭河),因之,现在寻找渭河之源就应该顺着原有的渭河河床去找,而不能离开这条河床,不能在另外的山系西倾山去找。这是渭河的特殊性,是远古历史形成的,谁也无法更改。该文作者在文中只字不提大禹治水,只字不提“大禹导渭自鸟鼠同穴山”,只字不提渭河的形成以及渭源之所以为渭源,丢开这些研究渭源历史的最基本的事实基础,怎么去研究?又怎么能研究出科学的结论?
  文章作者引用周侃的话并推论说:“‘渭河究竟发源在哪里?看来古代典籍的记述是一代代的文字传承,未见后续者实地考察’。而导致对于渭河这样一条对中华古代文明产生重大影响的河流源头一直被错误地认为是以鸟鼠山品字泉的龙王沟水(禹河)的原因,则在于成书于公元六世纪左右的《水经注》对大小鸟鼠山未加区别以及后代学者鲜有人实地勘察,而仅仅是以书本上的误传误记而人云亦云。”
  关于大小鸟鼠山的问题,郦道元在《水经注》中提到的大鸟鼠山是指鸟鼠山脉的整体,绝不会把壑壑山称之为大鸟鼠山,因为那是另一个山脉西倾山。
  文中提到的当地学者可能是张书诚。他认为壑壑山是大鸟鼠山,目的是如那里成为鸟鼠山就可以使清源河名正言顺地源于鸟鼠山了,并和小鸟鼠山(即大禹导渭的鸟鼠山)都要是一个山,清源河同出一个源,那么,清源河水大,当之为渭河的正源。其实,郦道元所说的大鸟鼠山是指陇中高原的独立山脉鸟鼠山系,绝不是指西倾山系的壑壑山。这是超越鸟鼠山最西端的小鸟鼠山,把大鸟鼠山移植到不属同一山系的壑壑山去。在那里何山之在?何大之有?

  □ 不该用冷漠的心态对待历史
  历史是古人走过的路和做过的事,只能由后代加以文字记述,不足之处可以从山河变迁的地貌特征去补救。例如要考证渭源地区长城的遗址,就得从夯土层证实其去向。文章作者对远古一些记述和佐证鸟鼠山为渭河源头的历史书籍一概视为不足信任,认为从《山海经》起,到郦道元所著的《水经注》,都是未加考证的错误之作,如此以错就错,形成了现在对渭河源的争论。
  对于鸟鼠山,并非文章作者所言“后代学者鲜有人实地考察”,只是因为作者是外埠人,对渭源历史知道的比较少罢了。
  据《隋书》记载,隋炀帝杨广于大业五年(公元609年)三月西巡河右。炀帝四月初六到渭源,驻跸七日,渡北河(即渭河),探鸟鼠,过关山(即鸟鼠山),经武街(今庆坪)并在此接见了党项族可汗,接受了高昌、吐谷浑、伊吾等国使者献礼,然后出东峪沟到狄道(即临洮)西行张掖。在渭源他赋诗三首,即《登鸟鼠山》、《渡北河》、《示从征群臣》。这些诗真实地描写了渭源景色和狩猎行营生活。《登鸟鼠山》中的“地干纪灵异,同穴吐洪流……长林啸白兽,云径想青牛”,说的就是渭河的发源地鸟鼠同穴山。炀帝从小聪慧好学,博闻强记,精通历史,能诗善文,来到鸟鼠山下,自然想起了青牛道士封衡,字君达,号青牛道士,东汉末年陇西郡首阳县人(今渭源),隐居鸟鼠山五十年,精老庄,善医药针灸,长骑青牛行走于鸟鼠山间给老百姓医病,人们亦称他青牛首士。献帝建安年间,曹操曾召请封衡、华佗等人,探讨健体长寿之术。封衡一生著述颇丰。《示从征群臣》中“北河秉武街,千里卷长旌。山川互出没,原野穷超忽”句,真实再现了炀帝西巡的阵势和黄土高原地形特点。山川逶迤,车嶙辚,马啸啸,前呼后拥,长旌漫卷,威风凛凛。诗中的“北河秉武街”和《渡北河》中的“北河”,即是渭河(禹河)。
  隋朝诗人薛道衡在《奉和临渭源应诏》诗中云“元功复禹迹”,唐朝诗人宇文卣在《游渭源·鸟鼠山渭水发源处》说“渭源奔鸟穴”,说的就是大禹导渭及渭河的源头在鸟鼠山。
  民国三年(1914年)任知渭源县知事的四川阆中人黎之彦,以拔贡入仕,在位八年,对渭源文化教育颇有建树。他在渭源倡建女子小学,并委任北平女子师范大学毕业的樊瑞贞任校长。他给县府大门(县府后改为女校)题联“莫笑地贫,有山上薇蕨,供吾一饱;谁云渭浊,看源头活水,照人双睛”。他给第一高等小学的题联是:“政海正翻澜,渭水鱼龙争变化;树人成大计,鼠山桃李好栽培”。从此可以看出他对渭源地方教育的重视和对渭源人文历史的熟悉,尤其“看源头活水,照人双睛”,凸显他对渭源的亲切之情和对这块人杰地灵之地的殷切期望。
  杨虎城将军在给灞陵桥书写门联时,开头就是“鸟鼠溯灵源”,意思是渭河的源头在鸟鼠山。
  1938年3月10日,北平大学教授、我国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先生带着杨向奎、高拱辰、赵国隽、金素兰等十多位专家学者组成的“文化教育考察团”来渭源,用庚款一千大洋支持渭源教育,在北关张校办师资训练班,他除了讲课外,还考察了秦长城、鸟鼠山、五竹寺、王韶堡等渭源历史名胜。考证了鸟鼠山后他感慨地说:“疑问鼠山名,试为答案歧千古;长流渭川水,溯到源头只一盂。”这“一盂”之水,言其水太少了,但他对渭河之源坚信不疑,因为他是索渭河探寻河源的。顾颉刚在渭源三月之久,期间还考察了五竹寺(在五竹寺他留下“五竹交相辉,万松成大观”的诗句)、河沿(现鹿鸣)的鹿泉寺,来回于南川河间(即清源河),面对清清的流水,他从不介意它就是渭河的主源。这是历史学家的见识。
  禹河是渭河的别称,是一水两名。不论文官武将他们在考证水源时都是溯源而上,从不离开河床。渭河的河床上端是现今的后河亭川,这是渭河从鸟鼠山下进入平川地带的第一道川,古时称渭河川,故渭源县城北门叫渭川门,设在北关的书院叫渭川书院,城内的学校称渭川学校,这是历史。即便是现在,在老君山下文化广场竖立的大禹治水的石雕,也是大禹手指鸟鼠山面向渭河川的。
  说到清源河的水大和水蓄存好,这是对的,古今如此。与清源河并流的锹峪河和莲峰河都是这样,它们都是从西倾山下岩石隙缝处冒出的地下水,从古到今保持了一定的水量,但不管怎样它们都是渭河的支流,在渭源县境形成了水量丰富的南谷水源,故称南谷源,它们依次入了渭河。当年左宗棠为渭源八位地方神河神祠所题的匾额“南谷源长”就是指这一情况。即就是没有渭河在前的先例,就按径充最长水量最大的确定主源的一般原则,也是锹峪河最长,清源河和莲峰河水量相当,都不具备主源的条件。清源河的长度从壑壑山走到禹河湾入了渭河,怎么能下延到三合口呢?现中国地质大学博士生导师陈建平教授认为,水的径流长短和流量大小并非确定其为主源的唯一指标,像渭河这样的著名河流,自然和历史成因是不能否定也无法否定的。
  正是因为这几条水都是渭河上游南谷的主要水源,所以叫南谷源,也才有左宗棠“南谷源长”的题词。
  所以我认为对于历史,我们首先应该尊重,考察也好考证也好,都应该建立在历史事实的基础之上,否定,就不能形成科学的结论。

  □ 在渭源两天的渭河源考察干了些什么
  1.考证了渭河支流清源河的源头壑壑山,得出了它就是渭河的结论,并把它的长度延长到了三合口。清源河本来是来自西倾山的渭河支流,直接流到三合口就会形成三大难题。一是它本该在禹河湾流入渭河,但却一直向下流,使渭河为其吞没,这样,渭河流不出渭源就已“胎死腹中”,就已不存在了,哪里再还有渭河?如此,流经陕甘两省的这条本来是渭河的河就成了无源之水,或许就得改名叫“清源河”了。不过,这种推论人民能否接受?历史能否接受?二是渭河在渭源消失,这便使渭源县名无法存在,得上报国务院另立县名。三是如果说要以清源河作渭河的正源也行不通,因这清源河是以渭河之存在而存在的,渭河消失了,清源河就清无对比(因为渭河水浊,这才有清源的对比),源无来历,又得恢复南川河的前名,“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因为主流渭河没了,怎么还有支流清源河的存在呢?如果这位文章作者再有考证渭河源头的热情,不妨再来渭源,对从书院村到三合口长达四十华里的渭河作个面对面河流称谓的民意调查,如果大家都说它是清源河,那就算他说对了。
  2.走访了几位学者,都说渭河发源于壑壑山。渭源至今还是文化欠发达的县,目前在县境内公认的精通史地的学者还未听到。好在陪同他走访的是县文化旅游局的小魏同志。他是本县人,如果他能说出这“不少当地学者”是社会公认的学者,而且其观点不违历史被社会所公认,那就算说准了,如果提不出,那就是文章作者的随意操作了。
  3.“查阅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得知清源河就是渭河的主流。《尚书》、《山海经》、《水经注》、《地理志》等诸多史籍都认为渭水发源于鸟鼠山。渭源现存原正史资料,清代有《康熙县志》,民国有张兆钾出资县长陈鸿保编写的《渭源县志》(民国十五年出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有从有史可考的明清算起到下限1985年的《渭源县志》。在比较完整的新《渭源县志》中,还有历代史地学者对渭河源头鸟鼠山的图解。文章作者既然在考察渭河,却对记载渭源历史的志书置若罔闻,那么,这“大量资料”是否具有全面性客观性?如此基础上形成的观点,就能随便推翻四千多年前大禹治水、“导渭于鸟鼠”的历史?!
  4.考证了鸟鼠山。文章作者对始建于周代复修于清代至今年久失修的禹王庙,对渭源县人民政府县长周志祥所立的记事碑,对鸟鼠山下深沟为何叫龙王沟,对龙王沟两边台地和山间沟壑由于洪水积聚而形成的沉淀层,对民间对鸟鼠山同穴的传说等,对这些考证鸟鼠山的明显线索一概不理,单凭两眼品字泉和龙王沟的干涸无水,就否定了大禹导渭四千余年的历史,这能算是对鸟鼠山的考证吗?

  □ 几处主要忽视
  1.作者在对清源河进行考察时,听到锹峪河、莲峰河与清源河系同属一山,且这两条河水色清澈,流量也大,它们都是渭河的主要支流。但文章作者却不知道这两条河都是以地名冠名,而清源河却是去掉南河河名以水色冠名;渭河的因名是禹王导渭自鸟鼠同穴山,其源头之水在北面绕县城而过时,与城南的南河隔城并行,只因渭河水浊,两相对比,人们便给城南的南河加上了一个清字,还因县城北南两河并行,又给南河加上了一个源字,这倒是清源河沾了渭河的大光,占了个大便宜。与锹峪河和莲峰河比,由于清源河的这个便利条件,也在客观上形成了它的一些优势。文章作者忽视了对这一情况的考察研究,以清源河不具本质属性的表象贸然得出了清源河超过渭河,成为统领渭河全流域的另一渭河的错误概念,导致了考察工作中的偏激粗糙。
  2.文章作者忙于给清源河寻找夺主而下的缺口,忽视了身边所处的河湾就是禹河湾(渭河),也没有顺便问一问当地的群众,其形成和来历。
  3.文章作者考证鸟鼠山品字泉,只见一眼干涸,一眼深不见底,一眼是一潭发绿的死水。问题是,这种惨败景象是否古今如斯?忽视了就在身边的护山老乡和庙中道士,没有走访了解一下他们,听一听他们对鸟鼠山的述说。
  4.文章作者只看到清源河的滔滔流水,忽视了在河边新建公园中的两处石碑,不知石碑上都刻写了些什么内容。
  5.文章作者只看到壑壑山下最近新建的气势雄伟的龙王庙,忽视了鸟鼠山禹王庙,也忽视了在老君山下尚有一尊面对渭河川、手指鸟鼠山的大禹雕像。据史载,为了纪念大禹治水导渭的功绩,人们在龙王沟建造了禹王庙。最早的禹王庙始建于周朝,历经秦汉扩建,庙宏伟壮观。此庙在隋唐薛举之乱时毁于兵燹。其后,又在废墟上重建禹王庙,但清同治年间又被一炬殆尽。庙中原有“岣嵝碑”,传说为夏禹所立,此碑新中国成立后被损坏。现在的禹王庙虽然简陋,但它是千百年来人们对大禹导渭恩泽后世怀念的延续。
  6.文章作者只看到位于南谷顶端的壑壑山的高大有水,忽视了它顺南河川到禹河湾(渭河)后不流入渭河再有什么去处。
  7.只看到壑壑山下植被良好,水源丰富的一面,忽视了古今有名的渭水源头鸟鼠山同穴山的传说,在那岩石祼露的壑壑山,再厉害的鼠也难以打通与鸟同居的洞穴。

  □ 对大禹身份的错误评价
  大禹是虞舜派往洪水为患地区治理洪水的一代英雄,因其治水有功,虞舜才选他为接班人。他导山三列,导水九川,疏通四渎,其中在渭源的就有鸟鼠山一山,渭河川一水,在渭河上游的关中平原就有津渎。特别是导渭自鸟鼠同穴山,东汇于沣(今陕西长安一带),导朱圉(朱圉即今甘谷三十铺朱圉乡。朱者,红也;圉者,围也。即洪水积聚而成的红色围堰)、鸟鼠(鸟鼠指鸟鼠山中部,今之甘谷、武山、通渭一带。这里的“鸟鼠”是郦道元《水经注》说的大鸟鼠山)、西倾至于太华(即今陕西太白山和华山,华县、华阴等县)。然后依势而下,流入黄河(那时还没有黄河的称谓)。这两导就形成了今天的渭河河床,保证了在黄土高原的鸟鼠山的导水。他治水八年,三过家门而不入,他对洪水为患地区人民的恩泽够多了。所以,今天我们没有任何理由把排泄鸟鼠山洪水的渭河人为地上伸到河谷敞开没有聚水条件的另一个山系壑壑山去。

  □ 结尾敬言
  渭源在建的文化广场大禹塑像方位的重新调整和南滨河路新建公园两座碑对鸟鼠山渭河源头的如实记载,反映了民意及社会主流意识对渭河及其源头的认识定位,这是唯史唯实的科学态度。
  在渭源,确定河流主支的问题必须遵守两个原则,一是尊重历史,二是符合科学。尊重历史就是认知大禹治水,导渭自鸟鼠同穴山的历史事实。符合科学就是符合支流入主的原则。大禹疏导洪水而形成的渭河,从古至今都是径流甘陕两省的大河流域,它的两岸有不少依其地势和水性流入主河道的水流,它们都是渭河的支流必须流入渭河,绝不能夺主而下。比如,如果按文章作者的观点说清源河是渭河的源头,那么,从壑壑山开始到陕西潼关,这条八百多公里的河就应该叫清源河,这岂不成了笑话。因此,支流必须入主,这符合实际,既是规律,又很科学。例如,源自宁夏泾源县的泾河,流到陕西泾阳时,其水量不亚于渭河,但由于先期有渭河的形成,它只能以支流关系流入渭河。再如,漳河与渭源只有一山之隔,它流到武山鸳鸯镇燕儿峡口遇到渭河,它的流量不小于渭河,其流程比渭河还长,但它只能以支流流入渭河。这是河流形成的自然结构,是符合河系组成规律的。
  渭源是渭河的上游。大禹治水、导渭自鸟鼠同穴山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今天,我们在考察和研究渭河的时候,要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分析问题,绝不能因为源头水小就去否定支流入主的客观规律。对于历史,我们应该抱守的态度是:什么“本来”就是什么,而不要搞成什么“可以”是什么。我们可以进行工作创新,但不能搞历史创新,如果这样,历史就不成其为历史了。当然,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也是违背科学发展观的。

[]



本栏最新

  • 渭源古城记忆
  • 渭源秦长城
  • 渭源五名历史人物
  • 西部花儿集锦
  • 渭河地下的暗流在哪里?...
  • 唐代赋文中的渭河
  • 渭源和平解放和建立人民...
  • 南河滩的前世今生
  • 清代渭源县令 朱凤翔
  • 渭源首阳山五台纪胜
  • 谁决定了渭河的源头?谁...
  • 大渭国传说
  • 渭源歇后语81条
  • 上个世纪的渭源一中
  • 渭源的方言、谚语、俗语...
  • 渭源战国秦长城 大地之上...
  • 本栏热点

  • 会川牡丹山血案
  • 渭源民国年间的兵匪之灾...
  • 首阳县、渭源县建置沿革...
  • 渭源老革命陇右地下斗争...
  • 渭源首阳山:伯夷叔齐采...
  • 甘南民变在渭源
  • 上个世纪的渭源一中
  • 渭源的方言、谚语、俗语...
  • 渭源会川的赵土司与藏族...
  • 渭源县历史沿革
  • 渭源民国十八年饥荒
  • 历史上的“渭源大学”
  • 渭源婚俗趣谈
  • 引洮工程在渭源
  • 伯夷叔齐义不食周粟的传...
  • 渭源县“大炼钢铁”始末...
  • 渭源县三大历史疑问再考...
  • 再话渭水源头
  • 文化名山——渭源五竹寺...
  • 姜维设伏打援失败的渭源...
  • 首阳山之谜
  • 渭源县建县历史超1400年...
  • 最新资料

  • 大事见能力,小事见态度...
  • 《甘肃教育》投稿指南
  • 麻辣烫跟风之旅
  • 强者不争,慧者不露,善...
  • 重游首阳山
  • 实拍甘肃省渭源县“首阳...
  • 看人长处,帮人难处,记...
  • 同学聚会发言范本
  • 集体备课如何转型升级?...
  • 为啥古代的人喝酒千杯不...
  • 要养成早睡早起的生活习...
  • 退休生活18点
  • 中小学校、幼儿园消防安...
  • 超详的小学数学知识点归...
  • “硬核”实宠全国游客,...
  • 数学帮你管住自己的嘴巴...
  • 千年困惑,我们为什么要...
  • 大气磅礴的领导讲话排比...
  • 正确处理教学与教研关系...
  • 能“叫醒”一个人的,是...
  • 熊孩子是惯出来的,好孩...
  • ××小学教学常规精细化...
  • 别人的屋檐再大,都不如...
  • 渭源古城记忆
  • 再优秀的老师,也弥补不...
  • 论怎样上好高三试卷讲评...
  • 如何上好试卷讲评课?
  • 听课记录到底应该记什么...
  • 一位生活简朴到“另类”...
  • 如何缓解孩子对教育的焦...
  • 笨人自有笨人的光辉
  • 中国历史上十大兵家必争...
  • 52个教师常用网站
  • 甘肃省中小学教师减负清...
  • 退休打油诗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目录(...
  • 中国的自然之最和古建筑...
  • 尖子生培养的一些做法
  • 赞美各学科老师的对联
  • 常自省,能自律,懂自愈...

  • 全站导航

    软件频道

    具才软件 工具软件

    资料频道

    ┌─── 本站视界───┐

    世事观察 茶余饭后 做人有道
    名家论道 时势聚焦 酸甜苦辣
    涉猎有益 老年生活 多彩世界
    人生领悟 定西甘肃 抗击疫情

    ┌───具才习作───┐

    数学教研 教育思考 高考探索
    管理拾零 人生记录 社会视角
    信息技术    

    ┌───故乡渭源───┐

    渭源历史 渭源当今 渭源儿女
    靓文摘发 南坪文丛 维和记事

    ┌───教育综合───┐

    政策条规 学校管理 工作博览
    教师参考 教学常规 教育探究
    教育万象 高考关注 家校共育

    ┌───学科资源───┐

    数学资源 数学参考 语文资源
    英语资源 理综资源 文综资源
    多科综合    

    ┌───站内消息───┐

    站主消息 站务信息

    ┌───电脑手机───┐

    操作系统 软件应用

    图片频道

    学习交流 合作共事 天伦之乐 为照而照
    良师益友 省外旅行 省内游玩 奇妙自然

     


    站主其人 | 网站帮助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具才苑是一个主要以中小学教师、师范类学生、中老年朋友为主要服务对象,教学资源丰富,兼顾社会关注问题的小型综合网站。具才苑是所有具才软件的首发官方网站,因此在这里下载的具才软件才是最新最可靠的。具才苑资源全部免费下载。因手机浏览者越来越多,本站作了全新改版,力求手机、电脑用户都能使用。如因此给您带来不便,深表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