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才软件 教育综合 学科资源 具才视界 站主习作
工具软件 图片频道 本站消息 电脑手机 故乡渭源

当前位置:具才苑资料频道故乡渭源渭源历史


再话渭水源头

作者:伍鑫桂 常孝行  来源:定西日报
发布/更新时间:2012-05-30 18:56:02



再 话 渭 水 源 头
□ 伍鑫桂 常孝行
定西日报 2012年05月06日

  渭河,这条孕育了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的第一大支流,是一条蕴含着丰厚历史文化底蕴的英雄河,也是一条神奇的河。它的神奇,在于源头大禹“导渭自鸟鼠同穴”而名闻天下,也在于曾经“地干纪灵异,同穴吐洪流”的品字泉,其上游已逐渐干枯。生存在这里的人们,面对故园之今昔,寻找历史的足迹,甚感有关注它的责任。
  地理位置再辨析
  为了弄清渭水源头,我们不妨把有关记载渭水源的典籍抄录于下:
  收于《四库全书经部(上)》之《尚书·禹贡》载:禹别九州,随山浚川,任土作贡;禹敷土,随山刊木,奠高山大川。……导渭自鸟鼠同穴,东会于沣,又东会于泾,又东过漆沮,入于河。
  西汉刘歆所著《山海经》第二西山经“鸟鼠同穴山”云:又西二百二十里,曰鸟鼠同穴之山,其上多白虎、白玉,渭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其中多鳋鱼,动则其邑有大兵。
  东汉许慎著、徐铉校定的《说文解字》二十一部“渭”字下注:水出陇西首阳渭首亭南谷,东入河。从水,胃声。杜林说,夏书以为出鸟鼠山,雝州浸也,云贵切。
  清乾隆年间刻印的北魏郦道元著《水经注·水经卷十七·渭水上》云:渭水出陇西首阳县渭谷亭南鸟鼠山。
  渭水出首阳县首阳山渭首亭南谷,山在首阳山西北。此县有高城岭,岭上有城,号渭源城,渭水出焉。三川(一作源)合注,东北流经首阳西,与别源合。水出南鸟鼠山,渭水出谷。尚书禹贡所谓渭出鸟鼠者也。他说曰,鸟鼠山同穴之枝干也,渭水出其中,东北过(疑作流)同穴枝间。言其过,明非一水也。又东北流而会与殊源也。渭水东南流经首阳县,南又得封溪水,次南得广相溪水,次东得共谷水,左则天马溪水,次南伯阳谷水,并参差翼注乱流东南出矣。
  从《尚书·禹贡》的记载看,其意是明确的,虽然其后无一“山”字,但它说的就是山上有鸟鼠同穴。今人在印行《山海经》时“鸟鼠同穴”通常也以“山上有鸟鼠同穴”作注释。《辞源》、《辞海》解释“鸟鼠同穴”是“山名,在甘肃省渭源县西”。西汉时的刘歆,就直接呼其为“鸟鼠同穴之山”。东汉许慎注“渭”字时,就使用“夏书以为出鸟鼠山”的说法,直呼“鸟鼠山”。至于著地理经书的郦道元,在《渭水上》中提到“鸟鼠山”更不是一处。许、郦都是唐以前的人,怎么能认为“只是到了唐代以后……始称鸟鼠山呢”?由此看来“鸟鼠同穴”、“鸟鼠同穴之山”、“鸟鼠山”是同一个意思,即指的是“山”。
  那么,这山在什么地方呢?《水经注·水经卷十七·渭水上》开头标题说:“渭水出陇西首阳县渭谷亭南鸟鼠山”。要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确定首阳县在什么地方?渭谷亭在什么地方?据地方史志,如民国陈鸿宝《创修渭源县志》、《甘肃新通志·舆地志》、64年《陇西县志(初稿)》的记载,首阳县故址在今陇西首阳镇西,今渭源城东的渭河北岸,有人考证在羊口一带(见程俊珊《渭源县三大历史问题再考辩》)。至于渭首亭(渭谷亭)在什么地方,地方史志无载,也未见有人考证,雒玉麟先生认为,在称“南谷”的地方,“在汉代这里没有渭谷亭(也称渭首亭)”。但我们认为它是首阳县的最低层军事行政单位,也应在渭河以北、今渭源县城北。既然如此,所谓“南谷”就应包括龙王沟及其沟垴、名为鸟鼠山的地方。《水经注·渭水上》接着说“此县有高城岭,岭上有城,号渭源城,渭水出焉”。“此县”即古首阳县。那么高城岭在何处?张书城先生认为高城岭就是关山(见张书城《鸟鼠山·鸟鼠同穴·渭水正源》),我们认为这种理解是正确的。也有人认为高城岭是渭源县北,从临洮漫洼入渭源中部的主山脉,分支东连古首阳县城,另分支经龙王沟垴是鸟鼠山的代表主峰(见程俊珊《再考辩》)。总之,高城岭在今渭源县城北。1998年《渭源县志》也载“高城岭(今县西北)”。在今渭源县城北的一个地方“渭水出焉,三源(疑为品字三泉,有人认为是龙王沟水、王家店沟、刘家河)合注东北流经首阳县西,与别源合”。这不清清楚楚指的是渭河源自首阳县西的鸟鼠山吗?《水经注·水经十七·渭水上》接着说“水出南鸟鼠山,渭水出谷”,即源于鸟鼠山的水(龙王沟水),在鸟鼠山南流出谷(到现在称为书院庄的地方了)。最后总结性地说,这就是《尚书·禹贡》所说的“渭出鸟鼠者也”。以下的文字明确告诉是“他说”(即另外一种说法,或其他说法),意即鸟鼠山是同穴的主干,渭水就出于此,东北流经的许多水是枝间,再东北流与“殊源”会合,东南流经首阳县,沿途“得”(这个“得”字十分重要)封溪水、广相溪水、共谷水、天马溪水、伯阳谷水,“参差翼注”东南流出古首阳县境,入襄武县了。
  历史学家翦伯赞在《中国史纲要》中说:“《水经注》以汉代著作《水经》为底本,详记全国以及邻国水道,著录河流千余条,引用史书、地记及其他著作四百余种”。我们援引的《渭水上》中就引用了两个说法。这两个说法互为补充,相得益彰,完整地说明了渭河的源头、流向及支流情况。联系起来看,就是渭水出于首阳县西的鸟鼠山,三源合注,出谷,与其他水相会,得到许多支流的补充,从东南流出了首阳县境。因此,我们认为位于今渭源城西十公里处的鸟鼠山就是《水经注》中说的鸟鼠山,也即禹“导渭自鸟鼠同穴”的地方。《十三经注疏》中说的“鸟鼠同穴山在陇西首阳县西南,渭水所出”,《通志》中所说“首阳西南有鸟鼠同穴之山,渭水所出”,《地志》中说的“渭水出陇西郡首阳县西南”等,更进一步说明龙王沟垴的鸟鼠山就是渭河发源地。
  再从历史上发生的与渭水源有关的事情来看也足以能证明渭水出于鸟鼠山。隋炀帝杨广于大业五年(公元609年)三月,率40万人马“车驾出巡”,由长安出发,入甘肃境沿渭河上溯过天水,“大猎于陇西”,“次狄道”(今临洮县),四月癸亥,出临津关,至于西平(今青海乐都),平定吐谷浑,越扁都口,至张掖。路途中从陇西到临洮,走的就是过渭河,过关山,经庆坪、窑店,出东峪沟到临洮这条路。隋炀帝途经渭源鸟鼠山,出东峪沟时,触景生情,写下了《西征临渭源》、《示从征群臣》、《渡北河》等诗,侍臣薛道衡也有《奉和临渭源应诏》。诗中的“西征乃届此,山路亦悠悠。地干纪灵异,同穴吐洪流”;“长林啸白兽,云径想青牛”;“北河秉武阶,千里卷长旌,林昏塞外云,霞暗关山月”;“元功复禹迹,至德去汤罗”等句,直抒胸臆,赞咏了渭水,鸟鼠山,滥水(东浴沟水)的盛况,追念了大禹的功绩,表达了“西征”的意愿。这些情感的抒发,都与位于今渭源县城西北的鸟鼠山有着直接的联系。这也不是发生在其它地方的事情,更不能出现在认为是今渭源县城西南群山“主峰”的豁豁山!那里是无路走的,40万人马不可能翻过三千四百多米的陡峭山;就是翻过去,也到现在的卓尼县境了,何以“次狄道”?隋炀帝之后不知有多少名家文人对这个鸟鼠山作过探寻、观察和欣赏,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句。唐代宇文逌的《游渭源·鸟鼠山渭水发源处》写得很明白,“渭源奔鸟鼠,轻澜起客亭。浅浅满涧响,荡荡竟川鸣”。王维的《渭川田家》其原注就更清楚,“渭川,水经注渭水出首阳县鸟鼠山,西北有渭源城,渭水出焉”。这些诗文都以肯定的笔触描述了鸟鼠山的地理位置。1938年历史学家,燕京大学教授顾颉刚考察渭源时,曾到鸟鼠山,题写了名联,下联中“长流渭川水,溯到源头只一盂”,也很清楚地说明鸟鼠山的一盂之水就是长流渭河的源头。康熙《渭源县志》中说:“鸟鼠山在县西迄北而东,支垅甚多……南谷山在县西十五里,渭水出焉,凡三泉”。当代的一些图书在记述鸟鼠山时,都说的是渭源县城西约十公里处的这个鸟鼠山。如1993年由甘肃人民出版社发行的向外宣传甘肃的精装书《甘肃好》,在第一册42页就有“渭河发源地——鸟鼠山”为题的文字介绍。其文说:“纵横陇秦的渭河,曾经孕育出灿烂的中华文明,以黄河的最大支流而闻名于世。而她的发源地——渭源县鸟鼠山更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早在《尚书·禹贡》中就有‘导渭鸟鼠同穴’的记载,鸟鼠山也因此而出名……沿着鸟鼠山脉东麓,便来到被称为渭河发源的鼠山村,山南谷半坳处森林茂密,花草掩映,有三眼清泉喷涌而出,形成一个倒“品”字泉,这便是渭河的正源……品字泉边建有禹王庙。相传,在那洪水浸淹、生灵灭绝的洪荒年代,是禹来到鸟鼠山导引了渭水”。
  再次,我们从地质地貌构造情形来看,龙王沟垴的鸟鼠山就是“渭水出焉”的鸟鼠山。渭源全境属陇西黄土高原边缘与西秦嶺北坡区。县境南西秦岭山脉(史称西倾山)所环绕,有人考证山体主要由花岗岩组成,石山土盖头,表土层仅0、7—15厘米,其最高的山是露骨山;北部是马衘山系的东南延向余脉,其中一支脉纵穿县境中部,隆起带形成“黄土岛”,其上覆盖着风积黄土,主峰是鸟鼠山。这一带基本是黄土丘陵区,土质疏松,水土易流失,沟壑较多。洞穴中生存的动物易入土数尺打洞而居。“鸟鼠同穴”的自然现象就会自然而然地在这个环境中形成。把能出现这现象的山称之为鸟鼠山,是名正言顺。就渭源县地域来说,南部的那些岩石裸露、土层很薄的山,出现“鸟鼠同穴”现象的可能性是极小的。
  综上所述,龙王沟垴的鸟鼠山就是大禹治水“导渭自鸟鼠同穴”的山,就是渭水的发源地。这是自然的造化,经典的记载,历史的认同,人们的共识。对它的存在是无法回避的,哪怕不把它叫鸟鼠山,它仍然以神奇的姿态巍然屹立在渭源县城西那片苍茫大地之上,永远闪烁着“大禹治水”和“鸟鼠同穴”的中华历史文明光辉。 
  疑信纷纷缘何来
  渭河源于鸟鼠山,这本来是个很清楚的问题,但是为什么会形成疑信纷纷的局面呢?我们认为这是由两个原因造成的。一是对“鸟鼠山”的理解不一;二是品字泉、龙王沟确实水少了,干涸了。对此,我们也想谈谈看法。
  一、鸟鼠山是山之名,还是山系之名,甚至地域之名?张书城先生认为:“鸟鼠山本应是渭源县西南诸山的总称。它所指的是方圆占地八九十里的北支山脉的大部分。其主峰是距县城70里、海拔3941米的露骨山”。李德清先生认为“郦道元所说的‘鸟鼠山’就是陇西以西、漳县以北、渭源县南部的这一片山系”,而且“陇西菜子河上游也属于鸟鼠山范围”。还有人说:“鸟鼠山巍峨东南延伸到漳县、陇西、武山、甘谷等县,东北延伸到临洮、定西、榆中、通渭、秦安、平凉、陕西陇县等地,范围可谓广矣”。(见王枝正、连书城《再话鸟鼠山》)。如果这些看法正确,就有两个问题难以解释。一是《水经注·水经卷十七·渭水上》所说的“此县有高城岭,岭上有城,号渭源城,渭水出焉。三川合注东北流经首阳县西,与别源合”无法解释通。二是自《水经注》云渭源城、公元551年把首阳县改名为渭源县始,迄今一千六百多年,始终名为“渭源”的渭源县,解释不通。因为渭水的源头就要向东移,甚至移出甘肃了,渭源县就不一定是大禹导渭自鸟鼠同穴的地方,也不是渭河的发源地了!那我们探究渭河的源头还有啥意思?发掘渭河源头历史文化,发展旅游业,还有何意义?
  二、对“禹河”、“南谷”和渭水清与浊的看法。把渭河叫做禹河,是陇秦渭河一带的人,为感恩大禹治水、导渭自鸟鼠同穴,救难于黎众而表示的纪念和尊称,说明人民不会也没有忘记大禹。而有人以陇秦一带渭河两边众多的“峪”来与禹混为一谈,以图否定“禹河”之称是缺乏依据的。“峪”在词典上解释为“山谷”,而“禹”指的是治水的大禹,这两个字在字义上没有什么关联,可以说是“风马牛不相及”。再说“南谷”,《水经注》云“渭水出首阳县首阳山渭首亭南谷”,不是“南谷山”。谷和山在这里是两个字,不是一个词。谷是“两山或两块高地中间的狭长而有出口的地带(特别是中间有水道的)”,也就是人们俗称的“沟”。出渭水的这个沟在渭首亭以南,故曰南谷。我们如果认为南谷即指以豁豁山为主峰的南谷诸峰,那就把“山”与“谷”的概念弄混淆了。另外关于渭水是清还是浊的问题,张书城先生有一篇《泾渭清浊之辩》,收编于《渭水源头》,基本上认为是“泾清渭浊”,但这不是绝对的。这两条河都流经黄土高原区,遇雨水浊、无雨水清则是基本现象。看来,我们是不能以清源河水之清来证明“渭清泾浊”,当然也就不能以“泾渭分明”的成语来印证清源河就是渭河。如果渭河常“清”不“浊”,焉能冲积成八百里秦川?
  三、关于品字泉、龙王沟的水少了或干了的看法。渭河是大自然造成的,不是人工开凿的河。大禹“导渭自鸟鼠同穴”,是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在我国黄河流域地区发生了大洪灾,禹治理洪水,从鸟鼠同穴之山疏洪归渭流入河直入海。现在渭源县北部的那些众多的沟壑,就是水冲刷而形成的,且有一些泉流出了地下水,不然品字泉是怎么来的?龙王沟是怎么成河道的?但是,从杨广诗咏“同穴吐洪流”,到顾颉刚叹赞“溯到源头只一盂”,直到现在泉“无水渗出”、沟“不见水流”,渭河的源头也是在大自然的“造化”中,迈着疲惫的脚步,一步一步走到了今天的。我们陇中地区,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曾说“自安远门(长安西北第一门)西万二千里,闾阎相望,桑麻醫野,天下富庶者,无如陇右”,到清末左宗棠治甘时期就“苦瘠甲天下”了。这自然的变化是何等的严酷啊!当然也有人为的破坏,战争的摧残,人口负担的沉重和过度的采伐等因素,加速了这种变化的进度。著名的罗布泊,在二十世纪初瑞典探险家赫文·斯定在考察报告中称“水波荡漾”,现在却成了地球上的“空白区”。敦煌的月牙泉水域面积在逐渐缩小。处于疏勒河和党河交汇处的敦煌,现在极度缺水,有专家预测,用不了50年,敦煌可能被沙漠吞没,成为第二个楼兰。在这样的自然变化、生态恶化中,处于黄土高原边缘的鸟鼠山自然会泉干河枯。现在,不要说龙王沟垴的鸟鼠山,就是清源河水流量仅0、3立方/秒,渭河上游在无雨期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干涸面貌,宽宽的河道里无一丝水流。所以,我们不能以现在没有水或水少来否定龙王沟垴的鸟鼠山是渭水源头的定论,也不能机械地以国家黄委会《关于量算黄河流域特征值的技术规定》和中国自然科研所专家陈端平先生在《关于黄河源问题》一文说的“标准”,去衡量鸟鼠山、品字泉和龙王沟。因为现在无水,历史上水多大,无法测量;其集水面积是指品字泉那一处,还是龙王沟、苏家窑、王家店沟那一片,与豁豁山相比,孰大孰小,恐怕也难确定。所以我们不能苟同把几千年来称为鸟鼠山的山不认为是鸟鼠山,反要把不以鸟鼠山为名的豁豁山称为鸟鼠山。
  精神家园须爱护
  渭源是块神奇的土地,它的神奇在于南北两部地形地貌迥然不同。从露骨山开始,经南绕西又向北的一级山脉,在北段显示的是黄土高原的特点,鸟鼠山就坐落在这里。山坳里有如倒品字的三个泉,泉水曾“喷涌而出”,其下有沟,名龙王沟,河水顺沟而流,据传这里大约在周初就建有禹王庙。也有祭祀渭河龙王的龙王庙。历史上每年农历五月中旬开始直到二十七日,渭源人民都要抬着龙王像“降神”,祭祀渭河龙王,纪念大禹。同时举办骡马大会和各种形式的文化娱乐活动,涉及山西、山东等十余个省及本省十余个县的民众前来与会。这显得多么神奇,而又富于文化内涵啊!这里,不知有多少达官名宦、文人骚客、地方贤达、有识之士探访溯古,感悟哲理,启迪睿智,其中不乏一国之君,学界泰斗。他们留下的题咏佳帙,如星璀璨,似月行空,照耀着人们的精神世界。这里流出去的河,吸纳了无数条汩汩流淌的水(支流),像一条巨龙,奔腾在陇秦大地,威武雄壮;也像母亲乳房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浓浓乳汁,哺育着万物生灵……这里既有宝贵的物质文化遗产,也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文化遗产在认为“新考”的豁豁山是根本找不到的。保护和承传这些文化遗产,是我们当代人的责任,不应该蔑视历史文化去纠正“古人的错误”。如果我们把豁豁山认为是鸟鼠山,把清源河认为是渭河正源的话,那实际上就犯了真正的错误。这一点,听一听温家宝总理的话就会更明白。2011年9月,温总理在纪念中央文史研究馆成立六十周年座谈会上说:“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应该吸取的一个很深的教训,就是拆了真的,建了假的。大批真的物质遗产被拆毁,然后,又花了很多的钱建了很多假的东西。”
  鸟鼠山是渭河的发源地,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史籍的记载,优美的传说,历史的遗迹,奇特的环境,瑰丽的诗文,民间的祈愿,自然的变化等,构成了一部渭河源头历史文化的巨著、绘就了一幅美妙壮阔的画卷。它是渭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发掘和保护渭河文化,就要发掘和保护源头文化。对此,我们有如下看法,提出来请大家指正。
  一、把发掘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物质文化遗产相结合。鸟鼠山文化是大自然赋予渭源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其地理位置和历史地位一定要毋庸置疑地确定。鸟鼠山的文物遗迹如品字泉、禹王庙、渭河龙王庙等,要加大力度予以保护。植树造林,增加植被,治理水土流失,增强涵养水分能力,恢复生态,还鸟鼠山青山碧翠、泉水喷涌的历史面貌,设立纪念设施,建立文博堂馆,搜集整理历史文物和有关渭水源头的经典诗文、民间传说故事、佚闻趣说,以供人们探源觅古,缅怀大禹,文化强县,代代相传。
  二、传承与创新结合,大力弘扬大禹治水的功绩和精神。大禹治水,疏导渭河自鸟鼠同穴山,受到百姓的爱戴,这是史实。中国人家喻户晓、老幼皆知。禹迹所至,洪水归流,这也是历史留给渭源人民的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应恢复原传统民俗文化节日——农历五月二十七日“河神会”,以昂扬的精神,奔放的热情,大张旗鼓地祭祀大禹,举行祭祀仪式,举办全国性的研讨会、联谊会,招商引资,弘扬大禹治水精神。这本身就是非常独特和具有文化价值的文化旅游资源,真正的“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当乐而为之!
  三、在南部一带注重自然保护,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建立旅游景点,满足各类人的需求。豁豁山麓,风景比较秀丽,开辟自然风光旅游区、避暑休闲度假区。但不宜抛开历史宣扬和另外“打造”渭河正源,因为它缺乏人文景观,历史依据和文化内涵!这样才有利于建设和谐渭源。
  珍惜和保护渭河源头鸟鼠山文化,是尊重历史,尊重自然,是弘扬中华文化,黄河文化,渭河文化,是渭源人民永远拥有的不可替代的精神财富。若贬低或遗弃她,是自毁精神家园。

[]



本栏最新

  • 渭源古城记忆
  • 渭源秦长城
  • 渭源五名历史人物
  • 西部花儿集锦
  • 渭河地下的暗流在哪里?...
  • 唐代赋文中的渭河
  • 渭源和平解放和建立人民...
  • 南河滩的前世今生
  • 清代渭源县令 朱凤翔
  • 渭源首阳山五台纪胜
  • 谁决定了渭河的源头?谁...
  • 大渭国传说
  • 渭源歇后语81条
  • 上个世纪的渭源一中
  • 渭源的方言、谚语、俗语...
  • 渭源战国秦长城 大地之上...
  • 本栏热点

  • 会川牡丹山血案
  • 渭源民国年间的兵匪之灾...
  • 首阳县、渭源县建置沿革...
  • 渭源老革命陇右地下斗争...
  • 渭源首阳山:伯夷叔齐采...
  • 甘南民变在渭源
  • 上个世纪的渭源一中
  • 渭源的方言、谚语、俗语...
  • 渭源会川的赵土司与藏族...
  • 渭源县历史沿革
  • 渭源民国十八年饥荒
  • 历史上的“渭源大学”
  • 渭源婚俗趣谈
  • 引洮工程在渭源
  • 伯夷叔齐义不食周粟的传...
  • 渭源县“大炼钢铁”始末...
  • 渭源县三大历史疑问再考...
  • 再话渭水源头
  • 文化名山——渭源五竹寺...
  • 姜维设伏打援失败的渭源...
  • 首阳山之谜
  • 渭源县建县历史超1400年...
  • 最新资料

  • 麻辣烫跟风之旅
  • 强者不争,慧者不露,善...
  • 重游首阳山
  • 实拍甘肃省渭源县“首阳...
  • 看人长处,帮人难处,记...
  • 同学聚会发言范本
  • 集体备课如何转型升级?...
  • 为啥古代的人喝酒千杯不...
  • 要养成早睡早起的生活习...
  • 退休生活18点
  • 中小学校、幼儿园消防安...
  • 超详的小学数学知识点归...
  • “硬核”实宠全国游客,...
  • 数学帮你管住自己的嘴巴...
  • 千年困惑,我们为什么要...
  • 大气磅礴的领导讲话排比...
  • 正确处理教学与教研关系...
  • 能“叫醒”一个人的,是...
  • 熊孩子是惯出来的,好孩...
  • ××小学教学常规精细化...
  • 别人的屋檐再大,都不如...
  • 渭源古城记忆
  • 再优秀的老师,也弥补不...
  • 论怎样上好高三试卷讲评...
  • 如何上好试卷讲评课?
  • 听课记录到底应该记什么...
  • 一位生活简朴到“另类”...
  • 如何缓解孩子对教育的焦...
  • 笨人自有笨人的光辉
  • 中国历史上十大兵家必争...
  • 52个教师常用网站
  • 甘肃省中小学教师减负清...
  • 退休打油诗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目录(...
  • 中国的自然之最和古建筑...
  • 尖子生培养的一些做法
  • 赞美各学科老师的对联
  • 常自省,能自律,懂自愈...
  • 永远不要与人性为敌
  • 缺德之人的四大特征

  • 全站导航

    软件频道

    具才软件 工具软件

    资料频道

    ┌─── 本站视界───┐

    世事观察 茶余饭后 做人有道
    名家论道 时势聚焦 酸甜苦辣
    涉猎有益 老年生活 多彩世界
    人生领悟 定西甘肃 抗击疫情

    ┌───具才习作───┐

    数学教研 教育思考 高考探索
    管理拾零 人生记录 社会视角
    信息技术    

    ┌───故乡渭源───┐

    渭源历史 渭源当今 渭源儿女
    靓文摘发 南坪文丛 维和记事

    ┌───教育综合───┐

    政策条规 学校管理 工作博览
    教师参考 教学常规 教育探究
    教育万象 高考关注 家校共育

    ┌───学科资源───┐

    数学资源 数学参考 语文资源
    英语资源 理综资源 文综资源
    多科综合    

    ┌───站内消息───┐

    站主消息 站务信息

    ┌───电脑手机───┐

    操作系统 软件应用

    图片频道

    学习交流 合作共事 天伦之乐 为照而照
    良师益友 省外旅行 省内游玩 奇妙自然

     


    站主其人 | 网站帮助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具才苑是一个主要以中小学教师、师范类学生、中老年朋友为主要服务对象,教学资源丰富,兼顾社会关注问题的小型综合网站。具才苑是所有具才软件的首发官方网站,因此在这里下载的具才软件才是最新最可靠的。具才苑资源全部免费下载。因手机浏览者越来越多,本站作了全新改版,力求手机、电脑用户都能使用。如因此给您带来不便,深表歉意!